查看原文
其他

进销项不匹配,税局锁定虚开事实

明税
2024-08-28
关于我们ID:minterpku

成立10年来,明税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及高净值个人提供涉税法律服务,行业涉及高新科技、金融、影视、房地产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


虚开线索明确,但资金流向扑朔迷离。“资金回流”查证遇困境,如何突破案件困局?近日,国家税务总局邯郸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(以下简称第一稽查局)追踪资金流中出现的关键人物,顺藤摸瓜厘清涉案企业资金流信息,成功查处M公司虚构业务虚开发票案件。经查,涉案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651份,涉及金额5792.4万元,税额719.1万元。

虚开线索明确,资金迷雾重重

这天,第一稽查局接到征管部门提供的涉税疑点线索:M公司进销不匹配,疑似虚开增值税发票。检查人员案头分析发现,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,已连续三个月未进行纳税申报,被认定为非正常户,欠缴税款17.5万元。

涉税信息显示,该公司在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,短短11个月内,4次变更经营地址,11次更换办税员,行为明显不符合生产经营常规,并且公司法定代表人、财务负责人和办税员电话均无法接通,邮寄送达税务文书时也均被退回。经现场勘验,检查人员确定该公司登记地址为虚假场所。

检查人员查阅M公司纳税申报和发票数据发现,在该企业进项发票中,并无塔吊、渣土车、吊车等经营设备的购进及租赁费用支出,资产负债表中“固定资产”一栏始终额度为零,所得税申报表中也未见租赁费用支出。这表明M公司对外出租机械设备业务并不真实。

同时,企业还有进销不匹配的问题:作为完全从事设备动产租赁业务的企业,M公司货物购进却以轮胎、机油、蓄电池等为主,累计占比高达74.71%。资金流检查也显示该企业运营异常:下游企业有151.3万元未收款,上游企业有1465.72万元未付款。M公司账户资金快进快出,并不停留。

检查人员推测,M公司很可能属于典型的“空壳企业”,并涉嫌在虚开后走逃失联。

若是企业涉嫌虚开发票,则上下游调查取证必不可少。于是,检查人员以M公司对公账号为起点,展开资金流向分析。他们发现,该公司有50多笔支付给上游的资金,这些资金流过若干个人中转人,均流向其他与经营无关的企业。而下游企业支付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,但所有资金流向分散,没有头绪,稽查工作一时受阻。

分析账户数据,关键线索浮现

检查人员分析,既然核查中发现的大量证据表明,企业涉嫌虚开违法,没有真实购销行为,那么企业对上游的支付业务必然虚假,涉案企业支付出去的资金定有回流。单笔资金追查没有收获,可能是涉案人员故布疑阵的原因。于是,检查人员决定把主要涉案人员的账户信息全部调出来,实施大数据分析。他们发现,涉案人员至少涉及30多个银行账户,其中李某、王某,以及张某和张某某兄弟等8人持有账户数量最多。

见到张氏兄弟的名字,检查人员不由得心中一动。税源管理部门在案件核查过程中,曾提供过一条信息,称张某、张某某兄弟二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申领等相关事务时,声称是M公司实际控制人。而在此之前,张氏兄弟还曾涉及过一件企业虚开案件。两人的现身,让案件的调查有了转机。

抓准重点人员,锁定虚开证据

随后,检查人员立刻将调查重点聚焦在张氏兄弟,以及与二人资金来往频繁的人员身上。他们认为,如果存在资金回流,企业为了隐匿不法行为,回流入口不会有很多,只要抓住关键人员,就有可能通过关键人物间的资金流向,顺藤摸瓜找到核心线索和证据。

以二人账户为中心,经过对涉案大量企业账户、人员账户的资金流水信息进行定向追踪后,检查人员终于发现,M公司与上游企业间经由张氏兄弟账户的资金回流:每次“购货”前,上游企业股东等人员就会将资金汇入张某兄弟账户中,不久后这笔资金经由一名叫吴某的个人账户,最终汇入M公司账户,由M公司账户作为“货款”支付给上游企业。

接着,检查人员对M公司与下游30户受票企业的业务进行调查。通过实地调阅账簿资料、查验合同、核验相关产品设备、询问相关人员,最终证实,M公司与受票企业并无真实设备购销业务往来,其向下游企业开具的发票均为虚开发票。

至此,在检查人员锲而不舍地追查之下,M公司虚构业务、虚开发票的种种违法行为,在确凿证据面前无所遁形。鉴于企业虚开发票涉及数额已达刑事追诉标准,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后,第一稽查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。

版权说明

本文来源:中国税务报,作者:许海翔 许哲,关注【明税】订阅更多内容。

猜你想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明税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